海東日報訊(記者 胡生敏)近日,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海東市高原美麗城鎮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按照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突出重點、彰顯特色的原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條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打造宜居新海東。
《實施方案》明確,以全市所有建制鎮為主要對象,以城鎮建成區為重點,2022年初步建立高原美麗城鎮建設體制機制;2025年高原美麗城鎮建設體制機制趨于成熟,城鎮建設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2035年在生態保護和城鎮建設協同發展、城鎮人文特色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城鎮現代化治理、城鎮智慧安全建設等方面積累典型經驗,高原美麗城鎮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
《實施方案》結合海東市城鎮發展實際梳理了涵蓋區域協同發展、生態修復治理、河湟文化傳承、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交通路網等16條建設任務,明確了建立城市基礎檔案制度、城鎮體檢評估制度、實施效能評價機制、實施規劃先行制度、項目生成制度、實行規劃“多規合一”“多證合一”制度六個方面的推進機制。
為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指出,按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原則,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建立空間管控機制,明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城鎮發展路徑,促進城鎮和生態安全格局統一協調。積極融入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蘭西城市群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格局,加強與蘭州、臨夏等周邊區域合作,推動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全力構建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統籌發展體系,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推動實現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讓新海東更具城市品質和鄉村魅力。
在推動生態綠色建設方面,以核心城區為綠化中心,帶動區域綠化協調發展,完善城鎮生態系統,實施城鎮藍綠空間提升行動,推動生態要素與城鎮空間內外相融。加強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護,將生態保護工作與城市品位提升相結合,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公園,加大城市內部綠地體系建設,結合城市棚戶區改造和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實施一批城市街頭綠地公園和生態景觀,進一步提升海東作為河湟文化高原生態旅游城市的環境品質。
在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推進城鎮住房節能改造、設施配套、環境整治、風貌改善、品位提升以及城鎮5G網絡建設,加強城鎮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建設和利用,統籌地下綜合管廊和各類市政管線敷設,補齊污水收集處理短板,整治和改造城市易澇點。以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為切入點,推動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以民生水利建設為基礎,持續推進河湖連通及水生態建設工程,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大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建設供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降低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保障城鎮用水安全。以加快城鎮燃氣、電力等能源供給輸送通道建設為依托,建設重點水電站和新能源項目,擴大城鎮清潔能源使用范圍,提高城鎮清潔取暖利用水平,加強城鎮集中供熱熱源、老舊管網改造和運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