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日報訊(記者 李永蘭)正值秋收季節,為做好轄區內秸稈禁燒工作,有效遏制露天焚燒秸稈行為,連日來,海東市從壓實責任、宣傳引導、強化巡查、綜合利用等方面入手,做細做實秸稈禁燒各項工作,為持續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助力,以實際行動守護好藍天白云。
大氣環境質量關系高質量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也是事關民生福祉最基本、最直接、最現實的因素之一。為切實做好秋季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海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海東市農業農村局向各縣區政府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的函》,督促各縣區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落實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同時,層層簽訂責任書,傳導壓力,充分發揮網格化管控作用,完善以鄉鎮為主體、村為基礎、村民小組為單位的網格化秸稈禁燒管理責任體系,確保秸稈禁燒工作全覆蓋無空白,責任落實無盲點。
在強化宣傳方面,聯合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制定印發《關于嚴厲打擊露天焚燒秸稈等違法行為的通告》,并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廣泛發布。各縣區通過張貼通告、懸掛橫幅標語、公示欄、宣傳展板等“線上+線下”的方式宣傳秸稈焚燒的危害及后果,引導廣大農戶合理利用秸稈,提高群眾禁燒意識,從源頭上遏制秸稈焚燒的發生。
為確保秸稈禁燒工作落到實處,市、縣區生態環境局組建巡查小組,加強巡查,積極開展巡查暗訪,在農作物收割關鍵時段,重點對樂都區、平安區、互助土族自治縣等實行不間斷巡查。近一個月來,生態環境系統共出動車輛210臺次,出動人員600余人次,做到了檢查無盲點,巡查全覆蓋,并及時制止了巡查期間發現的焚燒秸稈行為,并設立焚燒秸稈舉報熱線,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期間未接到投訴。
按照“堵疏結合,以疏為主,以堵促疏,綜合利用”的工作思路,全市各縣區根據生產實際,因地制宜,通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服務隊、農業社會化服務土地深翻等綜合項目,積極探索秸稈能源化、飼料化、基質化等利用途徑,實現變廢為寶。全市播種面積21.13萬公頃,農田產生各類秸稈306.32萬噸,實際利用量277.2萬噸,綜合利用率達90.5%。
“秸稈禁燒工作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關鍵措施,直接關系到全市空氣質量改善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雖然我市秸稈禁燒工作有序開展,但我市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依舊較低,部分縣區農作物秸稈產生量大,綜合利用渠道窄,參與綜合利用的經營主體數量少、規模小?!笔猩鷳B環境局局長祝鳳甲表示,我市將進一步強化秸稈禁燒管控措施,持續強化宣傳引導和執法監管,采用人防加技防的方式,因地制宜,做到露頭一起,調查一起,打擊一起,絕不姑息,著力形成秸稈禁燒、人人參與的良好工作局面,努力為海東的藍天白云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