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日報記者 李曉娟 攝影報道
互助馬鈴薯、互助八眉豬、互助蔥花土雞、互助長白蔥……來到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互助牌”農業發展的強勁勢頭處處可見,各類優勢農作物正在送往全國各地的餐桌。依托優勢特色作物的產銷,越來越多的互助人在家門口端上了就業飯碗。
近年來,互助縣充分發揮獨特的氣候優勢和資源稟賦,立足高原冷涼氣候,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強化人才支撐,加強“七彩農業”品牌建設,不僅服務于本省,更是將青海良種、青海果蔬遠銷四方,不斷向綠色要效益、向技術要效益、向農業全產業鏈要效益。
小小種子 托起致富夢想
每年夏初開始,互助縣廣袤的田野里,一茬接一茬的農作物不斷成熟,供應遠至北京、遼寧、港澳等地,近至青海人的餐桌上。如今,這里廣泛種植著糧食、水果、蔬菜等眾多特色農作物,長白蔥、娃娃菜、菜薹、紅筍、食用菌、西瓜等都是以前老一輩從沒種過的精細作物?;ブh的農田里,各種特色農作物搖曳在田間地頭,預示著豐收的希望。
在互助縣,一粒粒小種子托起農民豐收致富的夢想。2022年,互助縣入選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此前,青海油菜“青雜”系列雜交油菜在蒙古、俄羅斯等國推廣種植,是全國第一個在國外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油菜品種。如今,互助縣開始向國內外提供優質良種服務,已陸續為青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等全國春油菜產區提供近33.3萬公頃的優質油菜雜交種子,約占全國春油菜區雜交油菜種子市場份額的85%。
互助縣地處黃土高原最西部,區域內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垂直分布,氣候干燥、日照時間長、光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夏季降雨集中,有利于農業生產呈立體布局,具有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獨特優勢。
近年來,互助縣通過實施“四萬雙百”工程,集中打造油菜、馬鈴薯、蠶豆、蔬菜4個萬畝創建田和食用菌、草莓2個百畝示范田,大力發展馬鈴薯、雜交油菜、小麥、蠶豆、蔬菜、八眉豬等特色優勢產業,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產品9個,建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5333公頃,菜薹、供港蔬菜、草莓等優勢作物產銷兩旺。
廣袤的綠色田園中,一年周而復始的收獲和播種,讓農民從希望的種子上看到更美好的未來。
“截至2022年底,互助縣農牧業總產值已經連續3年突破40億元,‘互助草莓’在2023年中國草莓品牌大會上獲得‘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產品金獎’兩項殊榮。主要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60%以上,各類作物良種化率達98%,馬鈴薯脫毒化率和油菜雜交化率均達100%?!被ブh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特色農業賦能鄉村旅游
除了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互助縣將“七彩農業”與“七彩互助”兩大品牌結合起來,同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2023年,“七彩互助研學之旅”入選“鄉村四時好風光”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捌卟驶ブ睉{借綠水青山、農耕文化、美麗田園受到游客廣泛喜愛,而將“七彩農業”作為旅游中的又一業態,不僅拉長了旅游旺季時段,更是在游客游覽之余,多了休閑、美食、購物、娛樂等多種體驗。
如今,互助縣在傳統景點之外,全面推出土族民俗游、農事體驗游、生態觀光游等一批滿足游客需求、具有鮮明鄉土特色的旅游線路。推出“七彩家宴”“河湟洋芋宴”“北山牦牛宴”等一批美食產品,持續開發八眉豬、青稞等小包裝食品及青稞紅曲茶養生飲品等土特產,積極打造“青繡之源·盤繡之鄉”品牌。游客從原先的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當地經濟發展了,產業附加值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更是翻了一番。
盛夏時節,放眼望去,互助各地的油菜花、馬鈴薯花、蠶豆花相繼盛開,南門峽濕地公園景區和林川鄉大片大片油菜花開滿山間,大地鋪上了金黃地毯,錯落有致的村莊、小麥、馬鈴薯、供港蔬菜鑲嵌在其中,特別是西山根村的“南門峽好風光”、大墩嶺下觀景臺醒目的“七彩農業”“鄉村振興”幾個大字、“666”的圖案,為彩虹的故鄉披上了“七彩”的嫁衣。
依托特色產業優勢,互助縣積極打造“七彩農業”觀光旅游種植帶,用景觀帶對外展現了立體豐富的農業資源,也為高原大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七彩農業”結出累累碩果
如今的互助經過多年打造,農業品牌越發響亮。
“互豐”牌種子、“漢堯”牌菜籽油、“松多牧場”牌八眉豬肉等農畜產品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已越來越高?!捌卟兽r業”Logo已成功登記,全縣認證綠色食品10個、有機食品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9個,“兩品一標”農產品占有率達60%,標準入戶率達80%?;ブ囡?、互助馬鈴薯、互助八眉豬、互助蔥花土雞、互助長白蔥、“互豐牌”雜交油菜、“漢堯”菜籽油等特色農畜產品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斷提高,互助八眉豬入選“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七彩農業”結出的碩果,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ブh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負責人介紹,按照“一個產業一名專家、引入一個人才團隊、培育一支本土人才隊伍、提升發展一個產業”的思路,互助縣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組建油菜、馬鈴薯、蠶豆、小麥(青稞)、蔬菜等7支專家團隊,啟動4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引進省內外專家40名。持續加強與青海大學、省農科院、西北農大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成功引進和培育農作物新品種470個、新技術35項,共同促進產學研結合、新品種引育和新技術示范推廣。
“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第一批馬鈴薯和油菜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等國字號榮譽接踵而來。
朝著“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目標,互助縣穩步前進,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鋪展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