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rfprj"><dl id="rfprj"></dl></video>
<dl id="rfprj"></dl>
<dl id="rfprj"><delect id="rfprj"><font id="rfprj"></font></delect></dl><video id="rfprj"></video><video id="rfprj"></video><dl id="rfprj"><delect id="rfprj"></delect></dl><dl id="rfprj"></dl><dl id="rfprj"></dl><dl id="rfprj"></dl>
<dl id="rfprj"></dl><video id="rfprj"><i id="rfprj"><font id="rfprj"></font></i></video>
<dl id="rfprj"><i id="rfprj"></i></dl><video id="rfprj"><i id="rfprj"></i></video>
<dl id="rfprj"></dl><video id="rfprj"></video><dl id="rfprj"><i id="rfprj"></i></dl><video id="rfprj"></video>
<video id="rfprj"><i id="rfprj"><delect id="rfprj"></delect></i></video><dl id="rfprj"></dl><video id="rfprj"><i id="rfprj"><font id="rfprj"></font></i></video>
                網站無障礙 適老版
索引號: 發文字號: 東政辦〔2022〕131號
發文機關: 主題分類: 綜合政務;商貿、海關、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衛生、體育;人口與計劃生育、婦女兒童工作;民政、扶貧、救災;其他;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監管
成文日期: 2022年09月16日 發布日期: 2022年09月16日
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海東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海東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行動

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海東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自職責認真貫徹落實。

 

 

 

202296

 

海東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

(2022-2025年)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行動方案》(青政辦〔202237號)要求,切實加強我市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補齊生活性服務業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群眾享受到更加普惠、便利、豐富、優質的生活服務,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2025,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鄉鎮街道范圍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40%,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90%,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8個。公共服務機構、便民服務設施和商業服務網點輻射所有城鄉社區。城市社區、村級綜合服務設施達標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0%,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達到31.6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7米。我市服務供給更加充足,場地設施更加便利,市場消費更加活躍,品牌質量更有保障,數字化發展更具活力,營商環境更加優化,人才支撐更加有力,城鄉居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服務供給

1. 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扎實開展基本公共服務達標行動,動態調整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進一步提升辦學條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孕產婦和兒童健康保障、城鄉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全民健身設施服務等兜底保障能力。依據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城鄉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

2. 完善普惠性生活服務供給體系。“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領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擴大普惠性服務供給。制定實施“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兜底線,促普惠,市場化”協同發展,為老年人群體和嬰幼兒照護提供服務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性生活服務。加強普惠性生活服務機構(網點)建設,納入新建、改建居住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規劃予以統籌,推動縣區因地制宜制定社區普惠性生活服務機構(網點)認定支持具體辦法,實行統一標識,統一掛牌,開展社會信用承諾。

牽頭單位:市住房建設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3. 提高社區便民服務能力。推動公共服務機構、便民服務設施、商業服務網點輻射所有城鄉社區。推進社區物業延伸發展基礎性、嵌入式服務。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等模式,打造一批標準化社區老年食堂(助餐服務點),開展老年人助浴助潔和巡訪關愛服務,進一步增強養老服務網絡的覆蓋面和服務能力。綜合利用公共服務資源,推動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統籌生活服務網點建設改造,擴大網點規模,完善網點布局、業態結構和服務功能,探索社區服務設施“一點多用”,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務能力。暢通群眾評價渠道,建立社區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機制。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補齊設施短板

4. 促進社區基礎服務設施達標。根據《青海省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結合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補短板,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推動社區基礎服務設施達標。嚴格按照標準和規范,統籌設置養老托育服務設施、衛生服務中心(站)、體育健身設施、家政服務店、便利店等,開展社區基礎服務設施面積條件達標監測評價。

牽頭單位:市住房建設局、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5. 推進“一老一小”和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適老化、適兒化和殘疾人無障礙改造。在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的同時,保留必要的傳統服務方式。探索“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支持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上門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家務料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提供“喘息服務”,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積極爭取兒童友好城市示范試點,加強校外活動場所、社區兒童之家建設,發展家庭托育點。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依托行業專業機構和龍頭企業,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笆奈濉逼陂g,實施 15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1254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局、市教育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加強品牌建設

6. 增強服務設施建設運營保障能力。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作用,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各縣區補建社區“一老一小”公共衛生、全民健身等服務設施,可依法依規適當放寬用地和容積率限制。在確保安全規范前提下,提供社區群眾急需服務的市場主體,可租賃普通住宅設置服務網點,推進存量建筑盤活利用,支持人口聚集區疏解騰退優先改造用于社區服務。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7. 構建行業性標桿化服務標準。支持以企業為主體,行業組織為依托,推出一批標桿化服務標準,大力培育科學型、創新型服務企業,鼓勵相關企業加大管理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和產品創新力度,推動各地開展生活性服務業“領跑者”企業建設,以養老、育幼、體育、家政社區服務為重點,培育一批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的示范性企業。

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8. 創建生活性服務業品牌。支持各縣區推動各地在養老、托育、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等領域培育若干特色鮮明的服務品牌,鼓勵引導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優化產品質量,健全以產品、企業、區域、品牌為支撐的品牌體系,多形式、多渠道加強優質服務品牌推介,不斷提升我市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大服務業商標培育保護力度,指導企業做好注冊商標申請工作,扎實開展商標專用權執法行動。

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品牌產業促進局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商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強化人才支撐

9. 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支持生活性服務業企業深化產教融合,聯合我市中職和高職院校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建共享實習實訓基地,聯合開展師資培訓,在全市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庫。加快養老、育幼、家政等相關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崗職工以工學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職業教育。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10.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工學一體化培訓體系,統籌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打造一批高質量的職業技能培訓基地。舉辦家庭服務業職業技能大賽。加強對從業人員崗前、在崗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對符合條件且取得職業技能等證書的,按規定給予職業技能提升補貼。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開展免費技能培訓。

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婦聯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11. 拓展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空間。推動養老、育幼、家政、體育健身企業向員工制轉型,引導靈活就業人員加人員工制企業。對符合條件的員工制企業新增就業崗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其社保補貼和每吸納1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鼓勵相關專業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服務類職業技能等證書。引導員工制企業將員工學歷、工作年限、技能水平與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崗位晉升等掛鉤。完善從業人員維權機制,保障其合法權益,大力宣傳激勵先進典型。

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推動數字賦能

12. 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完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引導電子商務平臺企業依法依規為市場主體提供信息、營銷、配送、供應鏈等一站式、一體化服務。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拓展在線技能培訓、數字健康、數字文化場館、虛擬景區、虛擬養老院、在線健身、智慧社區等新型服務應用。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互動,通過預約服務、無接觸服務、沉浸式體驗等擴大優質服務覆蓋面。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信息化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建設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13. 提高服務數據開放共享水平。在保障數據安全和保護個人隱私前提下,分領域制定生活服務數據開放共享標準和目錄清單,優先推進旅游、體育、民政等領域信息化建設及公共數據開放。加快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和系統對接,推進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各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面向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分領域探索建設服務質量用戶評價分享平臺,建立群眾網上參與服務評價機制,降低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實現服務精準供給。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政務服務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擴大市場消費

14. 提升城市生活服務品質。支持建設業態豐富、品牌匯集、環境舒適、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生活性服務業消費集聚區。支持各縣區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服務場景和示范項目,加強城市特色商業街區、旅游休閑街區和商圈建設。開展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行動。加快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體系,提高城市生活服務消費承載力。到2025年,力爭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省級旅游休閑街區。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15. 健全縣鄉生活服務網絡。加快貫通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大力推進電商、快遞進農村。加強農村郵政快遞縣域物流配送中心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發展縣域物流“統倉共配”模式。加快建設農村生活服務網絡,支持便民服務企業在縣城建設服務綜合體,在鄉鎮設置服務門店,在行政村設置服務網點。經常性開展醫療問診、文化、科技、體育等下鄉活動。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郵政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供銷聯社、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6. 促進生活服務消費能力。建設互聯網醫院,積極推進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建24小時“網訂店送”藥房。建設“智慧文旅”“智慧體育”服務平臺。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及社區商店、菜市場與電商零售平臺合作,開展送貨上門、智能自提等新業務。2025年,縣物流倉儲分撥配送中心整合縣域快遞物流資源達到80%上,鄉村站點“多站合一”比例超50%。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7. 優化城鄉生活性服務業功能布局。健全城鄉服務對接機制,增加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供給,補齊生活服務短板。為鄉村學校提供“同步課堂”,改善人口密集縣區辦學條件,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公共教育服務優質均衡發展。依托縣級醫院組建縣域醫聯體,配足配齊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和設備,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加快發展文化、旅游、體育服務,支持農村地區發展“生態旅游+”等服務,培育鄉村文化產業。打造海東民俗體驗精品生態旅游線路。到2025年,建成我市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18. 創新服務業態融合發展。創新醫養結合模式,健全醫療與養老機構深度合作、相互延伸機制。通過合作共建、對口支援等形式強化合作,組建內涵豐富的醫療養老聯合體。促進“體育+健康”服務發展,構建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推進文化、體育、休閑與旅游深度融合,實施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工程,推動鄉村旅游、健康旅游等業態高質量發展。促進“服務+制造”融合創新,大力發展照護服務和康復機器人、健康可穿戴設備、康復輔助器具等智能產品以及適合老年人的食品、藥品、服飾等產品用品,實現服務需求與產品創新融合發展。創新“互聯網+公共服務”模式,健全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擴大便民服務智能終端覆蓋范圍。2025年,在河湟谷地培育形成若干特色小鎮群落,培育13個全國、61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優化營商環境

19.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對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協同落實蘭西城市群建設“1+3+10”合作協議,深入推進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推動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升級加力。配合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聯程聯運,開通海東至哈薩克斯坦中亞國際班列,共同推動國際班列常態化運行。加快推進海東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支持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對外交流合作。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鄉村振興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0. 優化政務服務質量。打造良好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衛生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等服務機構辦事指南,制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鞏固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明確辦理環節和時限并向社會公布,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壓縮服務商標注冊周期,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健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鼓勵生活性服務企業品牌化服務連鎖化運營,推廣實施“一照多址”注冊登記。

牽頭單位:市政務服務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21. 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壓實機構主體責任,健全行業自律規約,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對生活性服務機構質量安全、運營秩序、從業人員的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加強協同監管、信用監管和信息共享,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推行“互聯網+監管”。探索推行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負責和賠償先付制度,落實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開展線下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活動,推進消費糾紛在線調解機(ODR)。依托信用中國(青海)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青海)等加強生活性服務業企業信用信息公開,依法公開服務機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22. 加強權益保障。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從嚴治理濫用壟斷地位、價格歧視、販賣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加大消費領域“霸王條款”“虛假宣傳”監督整治力度。暢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熱線,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行動。

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八)強化政策支撐

23. 加強財稅和投資支持。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加強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游、社會服務、“一老一小”、體育等設施建設。嚴格落實國家、省關于促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依法對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服務取得的收入,按政策規定免征增值稅等;對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的免征契稅;為社區提供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的機構自有或其通過承租、無償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的房產和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各縣區要強化投入保障,統籌各類資源支持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具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依法合規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24. 強化金融工具支撐。鼓勵市縣兩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范圍,降低擔保費率水平。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向生活性服務機構提供增信支持。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信用貸款、增加首貸戶,推廣“信易貸”,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對市內金融機構為小微型生活性服務業企業發放貸款形成的損失或開展融資擔保業務形成的擔保代償損失,按比例進行補償。對符合條件的相關企業實現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的,分階段給予獎勵;對通過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并完成股權、債權融資的,按融資總額一定比例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獎勵;對在公開市場發行直接融資工具過程中發生的直接融資費用,按一定比例給予不超200萬元的補貼。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生活性服務業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

牽頭單位:市金融辦、市財政局

責任單位:海東銀保監分局、人行海東中支,各縣區人民政府

25. 落實價格和用地等支持政策。注重與政府綜合投入水平銜接配套,合理制定基礎性公共服務價格標準。充分考慮群眾可承受度以及相關機構運營成本,加強對普惠性生活服務的價格指導。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業服務用地等開展養老、托育等普惠性生活服務,經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批準,對利用存量建筑興辦國家支持產業、行業提供普惠性生活服務的,可享5年內不改變用地主體和規劃條件的過渡期支持政策。對建筑面300平方米以下或總投資30萬元以下的社區服務設施,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優化辦理消防驗收備案手續。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26. 提高市場主體抵御風險能力。將生活性服務業納入全市公共安全重點保障范圍,完善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工作機制。對提供群眾急需普惠性生活服務的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及簽訂救災物資緊急運輸協議的企業,開通運輸綠色通道,強化應急物資供應保障,落實租金減免、運營補貼、稅費減免、融資服務等必要幫扶措施。按照失業保險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鼓勵發展適應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的生活性服務新業態。

牽頭單位:市應急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工業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紅十字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協調。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各縣區、各部門抓好本方案落實。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將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 明確目標任務,抓好相關領域和行業支持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工作,完善行業政策、標準和規范。

(二)壓實主體責任。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編制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研究制定具體措施。探索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納入縣區績效考核范圍,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三)建立監測評價體系。各縣區、各部門要圍繞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新態勢,探索建立反映生活性服務業新動能發展的指標監測體系和評價體系,密切關注行業變化及整體發展趨勢,結合全市實際情況做好預判,準確把握服務業運行態勢。

(四)加強宣傳引導。要廣泛宣傳動員,加強輿論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政策解讀,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及時宣傳推廣新做法、新經驗、新機制,為生活型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相關解讀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